
构树的产业链长,从种植到饲料加工再到养殖,它的长度和宽度足够大,具有成为特定区域形成主导产业的体量,是一个能够承载更多人希望,拉动当地企业和经济向前发展的大产业。
近一二十年构树产业的发展是起伏式的,制约产业发展主要涉及两个因素。
一是目标锁定有偏差。
构树全身是宝,可利用的植物器官或功能很多,但具体利用构树哪些器官或功能进行产业开发是大有讲究的。以前人们尝试过构树制茶、高档纸张生产,但均因市场空间小难以为继。如果选择构树作为饲料的原料,市场空间就大得很多,市场的前景也光明很多,构树产业就能成为一件值得大作特作的事业。
二是构树局部利用和整株利用。
很长一个时期,构树饲料的利用都是针对叶片的,但仅利用叶片产生了一系列问题:一是植物可供利用的部分太少,生物量上不去,缺少产品价值的支撑;二是只能人工采收,人工成本高;三是不利于机械化的实施,不利于集约化生产,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,不足于支撑整个产业的兴起;四是植物更新能力减弱,发枝力发芽力出现早衰现象;五是病虫害严重,肥水管理操作难度大。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之前开发构树饲料的企业倒闭。
虽然期间遭遇低潮,但仍有人坚守构树产业这块阵地,并从失败教训中找到全株利用开发饲料的新路,使得我们现在对构树和构树产业的认识更加清晰起来。
当《中国花卉报》记者在采访中提及“构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?如何加以解决?”时,邓华平坦言构树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,在发展中的确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。
首先全国还没有一家企业在构树全产业链上做得十分完整和成功的,龙头示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没有体现出来;
其次还没有建立起十分成熟的构树产业技术体系;
还有就是重育苗重种植、轻加工轻养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;
最后就是构树产业的圈子过于狭小,自我发展的动能不足,迫切需要资金、人才和技术的投入。
问题的解决无外乎从五个方面着手,一是在构树适于发展的地区,培育有实力、有社会担当、有长远发展规划的经营主体。
二是搞好构树项目与金融资本、企业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对接,引入构树产业的发展资金或社会资本。
三是重视构树产业末端的地位和作用,积极与养殖大户和企业达成一定的共识,解决构树饲料的消化问题。
四是整合科技资源,组建由专家、企业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,建设产业技术联盟,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。
五是大力宣传构树产业对扶贫富民、保障民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。
在谈及近年来构树产业发展中主要突破点时,邓华平说,首先是构树全株利用已深入人心。全株利用不是植物地上部分全部利用这么简单,而是要考虑株高、植物的幼嫩程度、营养成分含量生物量等多种因素,达到单位面积有产量,单位产量有质量这才是全株利用的本质。
再就是机械化采收获突破。由于其枝条粗壮,木质化程度高,机械采收效果不理想。后来人们转变了思路,通过对栽种模式进行调整,由原来的稀植大冠模式转变为“矮密早”模式,加大栽植密度,提高刈割次数,增加植株发数量,使枝条的粗度和硬度降低,同时兼顾了植株的蛋白含量,价格相对低廉的采收机械才有了用武之地。
构树产业扶贫工程中,各级政府对相关企业或团体有哪些扶持政策?
邓华平表示,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将构树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,并在山西、吉林、安徽、宁夏等11个省(区、市)先行试点。以山西为例,计划利用5年时间打造7个构树扶贫工作基地,总面积7.2万亩,计划总投资额2.2亿元。构树扶持一般由分为种苗补贴、土地流转、涉及贫困户的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。扶持程序一般是先实施,后补贴,只有全面验收合格后才能兑现补贴。
拿到农业补贴的办法是查条文、筛信息。及时关注科技、发改、财政、农业、商务、林业、供销总社、水利、工信九大部委及其相关省、市部门网站的农业补贴信息。了解关键技术、合作社自身建设、配套服务设施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府补贴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筛选出适合自身的补贴信息,从而向对口部门申报相关的农业补贴。为了最大限度上拿到农业补贴,申报材料应结合当地实际,突出带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