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园林工程追求立竿见影效果,大规格苗木抢手。
随着绿化工程市场的发育逐步完善和甲方的投资理念逐步成熟,绿化工程对苗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,大规格容器苗备受欢迎,售价比同规格地栽苗高出70%至80%。特别是房地产绿化,对胸径10厘米以上的全冠苗情有独钟。
二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性理念升华,新特苗木成为新宠。
如今,各城市都在寻求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,苗木消费结构正在向新特树种调整;生态景观的认识理念升华,让常规苗木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,彩叶、芳香、观果、蜜源、抗水湿、耐盐碱和常绿阔叶等苗木走俏;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应用比例增大,抗病虫害、耐污染的树种将吸引更多目光。
苗木产业发展方向
一、良种化
现代苗木产业的竞争是品种的竞争,谁的苗木新、品种优、繁育速度快,谁就能抢占市场。
1.绿化市场发展趋势是多样性、群落性和生态性,功能性树种将有较好前景。
(1)能满足人们感官需求的新奇特树种,特别是体现春景、秋色的彩色叶树种和开花早、花期长、花色艳的树种,如北美枫香、荷兰黄枫、红果冬青等。
(2)能满足特定环境的功能性树种,如:金银花、藤蔷薇、金边扶芳藤、油麻藤等攀援树种,占地少、覆盖面大,能很好地保持建筑物和周围原有环境的协调。
(3)抗逆性强的树种,如花叶木槿、紫叶紫荆、花叶柽柳、云南黄馨等,对盐碱滩涂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。
(4)适应性强、具有环保内涵的乡土树种,如苦楝、乌桕、榉树等维护简单的生态林树种。
(5)经济林果树种,如国家林业局推荐的薄壳山核桃、油牡丹“双油模式”的树种,以及可结合乡村旅游的梨、水蜜桃、葡萄、猕猴桃、蓝莓等农家乐采摘树种。
2.国家、地方审定的良种有更好的观赏性、抗逆性,也有更强的市场生命力。
不久前北京公布的《北京市主要常规造林树种目录》,以前作为良种的北京杨、加拿大杨、黑杨等10多个品种退出绿化舞台,麻栎、花楸、蒙椴等树种、品种被新加入目录。
二、专业化
当前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既缺乏专业知识,也缺乏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。专业性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三、科学化
研究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系列化的科学栽培技术,加强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,对体现效益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四、设施化
设施化是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,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形势下。同时,设施化是执行标准化的必备条件。
苗木产业发展对策
近几年资金进来了,苗圃面积上去了,但很多人的经营方法和理念仍存在问题。较之前几波苗圃扩张,除了株行距拉开、专类苗圃出现之外,目标定位、标准生产、投入产出周期计算、市场容量考量、管理水平提升、销售渠道打通等方面均未见根本改善。
一、“控制规模、调整品种”,解决结构性过剩。
目前,我国的苗木生产主体仍然是个体苗农,由于技术、信息、资金、土地等因素制约,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。近年来,不少地方生产面积猛增,苗木结构性过剩,小苗价格暴跌。因此,各级政府、相关协会在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时,要及时收集、提供有关信息;苗农从事苗木生产一定要慎重,万不可盲目跟风。
二、“提高技术、改变模式”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
未来苗木产业的发展是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和规范化,从业者要提高生产技术、改变栽培模式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如以本地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作砧木开展“大树嫁接换彩”,让彩叶树种快速长大。面对苗木销售低潮,发展造型苗是产品结构调整、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。现在苗价偏低,可供造型的材料更好获得、成本也不高,是很好的机会。
三、“关注设计、实现互动”,苗木产业与景观设计同步发展。
城市绿地建设已纳入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,加强苗圃与景观设计师间的沟通,有助于双方事业的发展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“绿化苗木消费取向”的是景观设计师,苗木品种在项目进入方案时就已选定,进入设计初步阶段则决定其数量、规格和产地。因此,苗木生产者应在项目前期与设计师接触,并提供详实资料,以促进苗木产业的品种升级。在项目论证阶段,必须密切关注进展情况,与设计师保持联系,提供相应信息,实现产品的订购销售。
四、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性,体现在各产业环节的衔接上。
信息交流会的魅力就是让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,很多人通过参会成为可信任的朋友,今后能够沟通合作。苗木行业因为产品标准化、运输等问题,作为主要销售力量的苗木经纪人也多是区域性的,尚未形成全国性网络,买苗的找不到卖苗的。
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、全球性、低成本、高效率的特点,使电子商务的价值得到体现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,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。借助日益完善的信息平台,电子商务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绿化苗圃头痛的销售问题。